本文轉載自中華三清弘道學會「汰塵雜誌」網站 http://www.grand-tao.org
文:紀微
身、心、靈全然的放鬆
光速的科技時代,人們長期處於精神、情緒緊繃的狀態下,使得身、心、靈時常受噓吁、憂傷、疲憊、躁動等負面思緒纒繞。
高壓的生活、老年化的社會,健康的身體及自癒能力的養成,將是倍受觀注的課題。
有一種自然的靈藥 -- 道家稱「靜坐」、「煉丹」,西方稱為「冥想」,佛家稱「禪坐」,印度稱為「瑜珈」。各宗教雖用不同的名稱,但其共通點:全身放鬆,沈澱並放空腦中的思緒,藉由呼吸的調和,達到身、心、靈完全的清靈狀態。
放鬆,從全身肌肉開始–伸展運動
在靜坐前,花幾分鐘時間做緩和的伸展運動,將身體各部位緊拉的肌肉放鬆,減低肌肉疲勞的程度。
印度瑜珈派靜坐前,透過瑜珈的伸展動作,可使僵硬的肩、頸以及腰椎釋放壓力,並藉由緩和的熱身運動,使血脈暢通。
西藏喇嘛在靜坐前,有大禮拜的頂禮儀軌。「大禮拜」,是一種虔敬;若以科學的角度來看,可說是藉由五體投地的頂禮,所行的一種全身伸展運動。
緩和的伸展運動,能使全身氣血順暢,有助於靜坐時心靈的放鬆,而非將思緒、意念集中在全身痠痛的部位點,或麻痺的雙腿上。
調息 – 緩吸緩吐,使思維清晰靈明
靜坐時,正確的姿勢,頭、頸、肩、背自然挺直,用腹式呼吸法,使呼吸均緩,達到氣息的和順舒暢。
調整呼吸的頻率,一呼一吸之間均勻而緩慢,身體自然而然地放鬆;心,就不急躁了。
當呼吸吐納的次數每分鐘逐次減少時,相對地,人體血液的流動速度也會跟著趨緩,心跳頻率也會慢下來,腦部的運作亦跟著調節,使腦筋、思維清晰靈敏,進而達到自在及氣定神閒的狀態。
靜坐,開發腦部及預防醫學
靜坐時全身肌肉放鬆,和緩的呼吸,使得血液流速變慢,心跳變緩,進而改變腦波頻率及大腦皮質的構造。人體的大腦波頻一旦放慢,思緒就會清朗,情緒也會隨之穩定。
透過靜坐,釋放生活中種種的壓力,目的是為了尋找內心的平靜、心靈的高度及更高智慧的啟發。
現代醫學,已將靜坐、冥想從單純的釋放壓力,轉為預防及延緩現代文明所產生的種種病症,如心臟病、高血壓、躁鬱症,甚至癌症等的另類醫療行為。
靜坐,除了可滋養靈性外,也可以讓我們的生理、心理更健康!
http://grand-tao.org/headinfo.php?id=243